Search

你看過電影「雲端情人」(Her)嗎?個性內向但其實是個暖男的男主角,因為面臨婚姻即將破裂的困境,過著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你看過電影「雲端情人」(Her)嗎?個性內向但其實是個暖男的男主角,因為面臨婚姻即將破裂的困境,過著陰鬱而孤單的獨居生活。在一次偶然中,他買下了一個電腦作業系統,誰也沒有想到,作業系統中的人工智能助理莎曼珊(Samantha),不僅陪伴他走出離婚陰影,莎曼珊的幽默機智、體貼性格,更讓男主角為之傾心,發展出一段人與AI間的親密關係。
.
回到現在的時間點上,人工智能的發展,顯然與莎曼珊之間仍存在明顯的距離,最顯著的一點,莎曼珊渴望理解自我存在的意義,並且會因此而感到精神上的痛苦與掙扎,換言之,她是能夠「察覺並詮釋意義」的人工智能。至於我們身邊的 Siri 或 Alexa,只能透過語音進行簡單指令的執行,他們並無法與我們進行複雜的交談與互動。
.
這時候問題就來了,為什麼使人工智能模擬社會互動的難度這麼高?這個問題有許多複雜的面向,但其中一個面向是:「社會互動如何可能」(如何形成、如何順利進行)這一問題,至今仍遠非一個被窮盡的知識領域,而這一問題,也正是社會學研究長期以來致力回答的問題。
.
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的劉育成老師,在本週為巷仔口帶來非常精彩的、亟需社會學研究能量投入的人工智能課題。育成老師指出,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,以及其中所觸及的問題,分別在方法論與認識論上對社會學知識構成挑戰,但同時也可能是帶來理論典範變革的契機。
.
在方法論上,過去多數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都是以觀察人類的行為形成資料,並試圖在分析資料後,以語言或數字「再現」社會。然而,人工智能技術本身的終極目的,就是「再現人性」甚或「再現社會」,因此,在這個過程中會觸碰到的哪些難題、如何解決,本身就是非常有價值的社會學研究資料。例如,當人工智能試圖模擬再現人類的日常互動情境時,對於解答「哪些知識對日常行動而言是必須的?」這一問題,就形成了嶄新的觀察對象與資料來源。
.
在認識論上,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介入或決定人們的日常生活,當第一個「莎曼珊」誕生於世,社會學將面對一大難題:莎曼珊是人還是技術物?莎曼珊在社會之中,與人、與技術物的關係是什麼?人工智能將處於所有社會學理論的飛地之中。當「人造社會性」出現、當人不再那麼「獨特」之際,也許人類不止將面對新的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,那些始終存在的古老問題-例如人為何為人-也將得到思考與解答的新契機。
.
文章連結:https://twstreetcorner.org/2020/03/04/liuyucheng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街頭巷尾,是一般人最常出入的地方,也構築了基本的社區。在這裡,我們看看台灣的日常生活社會如何運行。
View all posts